哈囉!
我是Design&Thinking的導演兼攝影師蔡牧民,我喜歡人家稱呼我「牧民」就好了。總覺得叫三個字的都是有仇,但我也知道有些人特別熟也會叫三個字。Anyway,這一切怎麼開始的呢?怎麼四個台灣人在美國突然拍起電影呢?怎麼會挑Design Thinking這個題材呢?
先承認我不是在業界闖蕩多年的導演,那種坐在導演椅上呼風喚雨像大將軍一樣的導演,一個手勢大批軍隊狂掃而過,爆破,子彈,兩百台攝影機從吊車上拍,看爽了之後喊「卡!」那是多年後的我,或至少是理想。其實我跟其他製作小組育修,Mellisa 和 Iris都只是愛對生活觀察的平常人,用拍照,文字,旅遊,美食等方式詮釋生活。但因為我是唸電影研究所出身的,所以「影像」對我來說自然就是最好的故事媒介囉…
接下來會慢慢的分享一些拍攝的心路歷程,從導演跟製作的角度跟各位分享,讓大家一虧神祕的拍片內幕。一般大家對拍片的想法不外乎明星,特效,看起來很昂貴又繁複的器材等,但其實紀錄片的拍攝完全不是如此,但也不再是像以前歷史課會播放的那種老舊教學片。
究竟四個平凡人如何熱血完成一部紀錄片呢?如何突破文化的藩籬在美國拍片呢?如何突破資金短缺呢?拍片有什麼心得呢?或許你也是正在掙扎的學生或電影人,或許你好奇各個環節是怎麼構成的。就算你對拍片沒興趣,這都將是一場人類自我挑戰,不受限制,充滿血淚與夢想的故事。
這一切都要由一封簡短的e-mail說起,殊不知,這將會是製作小組與TDCUS的認識的轉捩點...
我是Design&Thinking的導演兼攝影師蔡牧民,我喜歡人家稱呼我「牧民」就好了。總覺得叫三個字的都是有仇,但我也知道有些人特別熟也會叫三個字。Anyway,這一切怎麼開始的呢?怎麼四個台灣人在美國突然拍起電影呢?怎麼會挑Design Thinking這個題材呢?
先承認我不是在業界闖蕩多年的導演,那種坐在導演椅上呼風喚雨像大將軍一樣的導演,一個手勢大批軍隊狂掃而過,爆破,子彈,兩百台攝影機從吊車上拍,看爽了之後喊「卡!」那是多年後的我,或至少是理想。其實我跟其他製作小組育修,Mellisa 和 Iris都只是愛對生活觀察的平常人,用拍照,文字,旅遊,美食等方式詮釋生活。但因為我是唸電影研究所出身的,所以「影像」對我來說自然就是最好的故事媒介囉…
接下來會慢慢的分享一些拍攝的心路歷程,從導演跟製作的角度跟各位分享,讓大家一虧神祕的拍片內幕。一般大家對拍片的想法不外乎明星,特效,看起來很昂貴又繁複的器材等,但其實紀錄片的拍攝完全不是如此,但也不再是像以前歷史課會播放的那種老舊教學片。
究竟四個平凡人如何熱血完成一部紀錄片呢?如何突破文化的藩籬在美國拍片呢?如何突破資金短缺呢?拍片有什麼心得呢?或許你也是正在掙扎的學生或電影人,或許你好奇各個環節是怎麼構成的。就算你對拍片沒興趣,這都將是一場人類自我挑戰,不受限制,充滿血淚與夢想的故事。
這一切都要由一封簡短的e-mail說起,殊不知,這將會是製作小組與TDCUS的認識的轉捩點...
導演大哥多寫一點吧,根本已經進入小說模式了~~
ReplyDelete